汽车行业:如何推演“反内卷”下的行业政策预期?

2025 年 7 月 22 日60

汽车行业:如何推演“反内卷”下的行业政策预期?

  核心观点:

  汽车行业“反内卷”措施持续落地,有利于乘用车行业抗“通缩”和产业链共生共赢。根据国家统计局,22/23/24/25H1 乘用车ASP 分别同比+3.1/-0.1/-8.3/-7.9%,24 年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下乘用车“量升价跌”。

  海外整车过去10 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仅为50 天左右,显著低于国内整车企业,主要系国内车企竞争压力加大下向上游供应链环节传导。

  政策预期推演:乘用车行业后续政策核心目标或为提升ASP“走出通缩”。综合考虑外在约束条件:1.乘用车出口需求表现对行业销量和利润的影响;2.国内车企份额表现分化下保就业和产能利用率的需求;3.国内汽车产业链安全,我们按照以下三种场景对26 年政策方向进行推演:1.场景一:出口和国内销量表现均较好,预计政策方向或将以“调结构”为主,即通过带约束条件的补贴政策提升乘用车行业ASP,同时可实现一定的供给侧出清;2.场景二:出口销量表现较好,国内销量表现不及预期,预计政策或仍将以“调结构”提升ASP 为主;3.场景三:出口和国内销量表现均不及预期,预计政策方向或将以“量稳”为主,例如可能对燃油车进行购置税优惠政策来守住行业销量的下限。

  零部件供应商影响推演:商务条件的优化中长期利好议价权不强的供应商。考虑到供应商议价权差异,我们将供应商分为以下三类进行分析:1.类型一:供应商产业链议价权较大,预计中长期和短期支付账期缩短对其影响均相对较小,典型代表如福耀玻璃;2.类型二:供应商产业链议价权中等,短期影响取决于供应商在现金流和产品售价之间的选择,中长期现金流改善有正面贡献,典型代表如拓普集团和伯特利;3.类型三:供应商产业链议价权较小,预计中长期和短期支付账期缩短对其影响均将边际改善。从实务角度考量,当前政策的约束力更多体现在从开发票到付款环节,因此政策效果需要跟踪以下指标:1.零部件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化;2.零部件供应商存货和(应收账款和票据+其他应付款+应收账款融资)合计值的占比变化。此外,乘用车上下游产业链如经销商也具备上述改善逻辑。

  投资建议:着眼于更长维度的获利可能性,股票选择或更简单,依据行业ASP 的变化趋势建议进行择时操作。在乘用车链条上:右侧标的(综合经营面,下同):吉利汽车、比亚迪、理想汽车、赛力斯、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左侧标的:长城汽车(A/H)、长安汽车;拐点(即将或已经)出现标的:上汽集团。在乘用车零部件链条上,右侧标的:银轮股份、伯特利、拓普集团、爱柯迪、福耀玻璃(A/H)、郑煤机(A/H)、中国汽研、新泉股份、保隆科技、华阳集团等;左侧标的:新坐标;拐点(即将或已经)出现标的:敏实集团、耐世特、继峰股份等。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降;反内卷方案与执行力度和基本面偏离;行业竞争加剧。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