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的产品设计知识:淮系统

2013 年 3 月 9 日6200

基于案例的产品设计知识:淮系统

发表时间:2013/3/8

本文构建了基于案例的产品设计知识:淮系统。文中首先根据产品设计知识的内容和特点,从知识:淮的角度,明确了原始设计信息、设计知识与设计方案的循环流程。接着分析了案例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并采用结构化分类方法对案例的各项属性进行了细致分类。在此基础上,在Wamp环境下,采用PHP编程语言、MySQL数据库等手段构建了基于案例的产品设计知识:淮系统。最后,以MP3产品设计为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0 引言

工业设计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到众多学科领域。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工业设计活动是一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的过程。随着现代产品设计、制造和流通的周期逐步缩小,设计师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整合与创新工作,在此背景之下,设计知识的:淮就变得尤为重要。能否高效地收集、存储、共享、传播和重用设计知识,影响到设计组织的创新力和竞争力。而设计知识产生于设计的各个阶段,来源于各个设计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具有多样性和非正式等特点。通过知识:淮方法和理论,建立完善的知识:淮系统,达到有效的对设计知识进行组织和:淮的目的。

本文首先从知识:淮的角度,明确了原始设计信息、设计知识与设计方案的循环流程。然后分析了案例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并采用结构化分类方法对案例的各项属性进行了细致分类。文中提出了属性向量的概念,以方便设计师采用相似度检索方法搜索相似案例。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PHP编程语言、MySQL数据库等手段开发了基于案例的产品设计知识:淮系统。最后以MP3产品设计为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1 产品设计知识和案例

产品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设计知识源于设计实践。就形式而言,设计知识是显性的,可讨论的,可转移的,可积累的。就设计过程而言,设计知识包括三类:对象知识——有关人造物特征和属性的知识:实现知识——有关人造物工程实现的知识;过程知识——有关设计过程特点和属性的知识。对象知识和实现知识被看作实质性的知识,而过程知识则被看作是操作性的知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产品设计知识的性质而言,产品设计属于不良定义问题。而每一个不良定义问题在本质上是独特的,这就意味着没有一套相同的知识可以普遍应用。Spiro.et.al认为不良定义领域知识的传递主要基于案例的再现,这些知识通过多次从各个角度比较相似案例,检验每一个案例而获得。具体到产品设计领域,案例所提供的是未经加工的原始信息。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设计案例中提取而来的原始信息进行分类和重组,使案例信息具有清晰的结构,形成抽象的知识。设计师以某种设计方法完成设计时,抽象的知识模型转化为具体设计。当该设计方案用于交流时,已产生的设计方案就可以形成新的信息储存,用于未来应用。从原始设计信息转化为可行的产品设计的循环图,如图1所示。

原始设计信息转化为可行的产品设计的循环图

图1 原始设计信息转化为可行的产品设计的循环图

产品设计案例可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帮助设计师。在产品设计初期调研阶段,设计案例可以帮助设计师完成问题的解释,分析,解决方法分析。在深入设计阶段,设计案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扩展应用于新的设计问题。此外,将新的设计与以往设计案例进行比较、评估,利于设计的创新。新的设计案例还可将其嵌入案例库中,不断积累。

2 案例的结构化分类

只有通过结构化的分类方法,将设计案例中原始的信息转化为显性的设计知识,设计师才能在设计过程中实时查询,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下文将探讨一种针对于案例属性的结构化分类方法。

案例的属性包括色彩,功能,用途,材质,品牌等。这些属性可分为产品功能层、形式特征层、用户感知层三个层面。

产品功能是产品存在的意义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外观形态,设计师的思维走向。产品功能层包括产品类型,主要功能和实例展示三个属性元素。产品类型即产品名称,实例展示即案例图片,以图片形式收集在系统内部。

产品的形式特征是产品属性最直观的表现形式。设计师根据设计要求,利用自身的设计语言,将各种抽象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视觉形态,最终传递给用户。产品形态属性主要包括空间结构,形式结构,形态组成结构,主要形态语言,细节处理,材料机理和色彩这六个方面。

用户感知层是由产品形态和功能特征的相互影响构成的,是有关产品使用和用户体验的信息,是产品外观同用户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与产品功能和形态层不同,用户感知层面以用户为对象,聚焦于产品所呈现给用户的主要风格感受,在此基础上,对用户感受进行了细化的分解。主要风格分解包括地域风格,历史风格,品牌感受和情感感受四个部分。其中,品牌感受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传统特征两部分。此外,由于不同产品的情感感受相差很大,难以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所以这部分主要根据具体产品类型特征确定。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任何人未经原授权方同意,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e-works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如有异议请及时告之,以便进行及时处理。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责任编辑: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