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山钢欲吞盈利日钢

2014 年 11 月 13 日3120

  生意社11月13日讯

  “山东首亏”——这顶不怎么体面的帽子,应了前三季度山东省所有上市公司的财报,而落到了该省最大的国有钢企山东钢铁集团头上。上周,该公司更是被曝将在3年内裁员1万人的消息,引发业界关注,旗下上市公司山东钢铁今年前三季度亏损近10亿元。

  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根据财报,同省民企日照钢铁今年1-8月却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实现利润10.1亿元。只以财报的对比、国企与民企对比来评断过去几年钢铁行业的“国进民退”潮可能有些简单化。但在本届政府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大势下,给予民营企业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已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重要选择。

  去年卖“亲子”今年靠“裁员”

  11月10日,已停牌近一个半月的“山东钢铁”复牌,股票价格死死地定格在2.11元的涨停位置。此后两天股票也涨停,昨日收于2.55元。此次复牌,缘于11月7日晚间发布的定增预案,拟以每股不低于1.81元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7.62亿股,募资总额不超过50亿元,全部用于收购集团所持山东日照钢铁集团100%股权,并对其增资实施日照钢铁精品项目。

  对于山钢复牌后股票的表现,我的钢铁网研究中心主任曾节胜对长江商报记者说,主要还是由于停牌期间钢铁板块有较大的上涨,山钢股票复牌首日涨停属于补涨。当然增资后,投入到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对于山钢来说还是一个利好,只不过让投资者能够对该企业中远期的经营有所期待。除非出现特殊情况,以山钢前三季度亏损近10亿的状况,年报亏损已经是大概率事件。

  去年保壳卖“亲子”,今年保壳靠“裁员”,这是坊间对山钢这两年为摆脱困境而努力的戏谑说法,但确实形象地传达出老国企山钢在市场波动下的苦恼。

  2012年,因为宏观经济放缓,山钢受行业产能过剩影响很大,遭遇跳水行情,当年巨亏38亿元。为了避免连亏,遭遇ST的厄运,山东钢铁进行了一系列挽救措施。2013年1月起,山东钢铁将一条宽厚板生产线转租给济钢集团[微博]以提升经营效益。当年4月开始,公司调整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从而在账面增加了净利润5.45亿元;四季度,山东钢铁又出售了旗下济钢国贸和莱钢国贸的部分股权,最终在年内得以扭亏。

  但是上述这些救急手段用尽后,大环境仍未见好转,今年困境依旧,前三季度巨亏近10亿的山钢最近陷入裁员舆论漩涡中。被曝将在3年内裁掉钢铁主业的1万名工人,引发业界关注。

  长江商报记者致电该公司外宣口相关工作人员,得到的回应称,不能简单地把人员分流称为裁员,目前公司确计划在3年内将从钢铁主业向非钢产业分流安置1万人。

  山东钢铁集团党群工作部一位负责人通过当地媒体称,“我们计划在未来3年内,对1万人进行分流安置。”在上述负责人看来,“3年裁员1万人”的说法很可笑,“还没听说我们这样的企业因为这个裁员的,国企的人被辞退了,会有说法。”

  根据公开数据,目前山东钢铁粗钢产能为2279万吨,员工人数达8万之多。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山东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日照钢铁集团粗钢产能为1267万吨,员工人数尚不足两万人,人均产能的差距一目了然。经营业绩上的差异更是令人乍舌,相比山钢的持续亏损,同处山东的日照钢铁1-8月实现盈利10.1亿元。

  这就不能不提到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钢铁产业振兴规划细则》,这一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吹响了钢铁业“国进民退”号角的政策。

  细则明确,进一步发挥宝钢、鞍本、武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推动鞍本集团、广东钢铁集团、广西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完成集团内产供销、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实质性重组。

  事实上,正是在这一政策背景下,2009年,山东钢铁集团曾经对日照钢铁集团进行了当时轰动一时的国企并购民企的事件。上演了一出“巨亏国企山东钢铁欲接管盈利民企日照钢铁”的戏码。

  山钢强势“叫吃”日钢“长气”至今

  “叫吃”是一个围棋术语,指的是己方下一个子之后就可使对方的子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叫吃”的理想结果是“提子”,即将对手的子吃掉。对方“叫吃”之后,要想不被“提子”,办法只能是“长气”(挨着己方的棋子下子,以增加己方棋子的气)。

  对于山东钢铁并购日照钢铁,那就相当于“叫吃”了。当地媒体的报道颇有欢欣鼓舞的味道:“山钢与日钢资产重组与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资产重组与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也标志着山东钢铁产业由内陆向沿海转移战略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对于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促进山东钢铁产业调整振兴,构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区三带’发展格局,打造以日照精品钢铁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这一并购事件发生在《钢铁产业振兴规划细则》发布半年之后。2009年9月6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日照钢铁公司签订资产重组与合作协议,山钢以现金出资,占67%的股权,标志着山钢如愿吞并日钢。据悉,吞并日钢后山钢的营业收入将达1676.92亿元,在当时,可以排名中国钢企第二位,仅次于国企巨无霸宝钢。

  一位熟识日照钢铁集团董事长杜双华的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当时与山东钢铁签订重组与合作协议,杜双华本人压力非常大。因为这个重组并购案,相当大程度上由政府主导。但尽管不情愿,作为民营企业,无法不对此高度重视。用围棋术语,强势的国企已经“叫吃”,相对弱势的民企要想不被吃,必须采取一些“长气”手法。于是,在重组与合作协议签订的5年时间里,日钢采用了股权价格等市场化的办法进行应对。

  现在的情况是,从5年前山东钢铁并购日照钢铁签了意向之后,这一重组方案一直处于胶着状态,一直没落地。有分析师对长江商报记者说:“这个重组协议不会有未来,并购成功的概率极小。一方面本身它就不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另一方面,在两个体制很不同但都颇有规模的企业之间操作拉郞配。结果怎么可能美满?”

  首亏老总忙救火民企大佬成首善

  或许是巧合,在山钢被戴上“山东首亏”帽子的同时,10月28日发布的“2014年胡润慈善榜”中,山东民营钢铁企业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以7950万元的捐赠总额位列“山东首善”,在慈善榜排名第22位,善款主要捐赠方向为社会公益事业。

  日照钢铁公司内部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杜双华在1987年就开始从事钢铁制造,1993年创办了河北京华制管,当时只有80余万元的产值和100多位员工。2001年开始,他相继在唐山、包头、莱芜、广州、四川等地成立了制管公司,并在2003年合并组建了京华创新集团,2005年产值100亿元。2003年,杜双华与山东来港合资创办了日照钢铁控股,到2005年产值达到80亿元,最近公开的数据是2008年的,达到472亿。

  杜双华成为今年山东首善,在当地人士看来完全不意外。仅以今年1-8月,日照钢铁实现利润10.1亿的傲人业绩,他的慈善手笔自然是有足够的底气。

  与杜双华荣膺“山东首善”的光环相比,作为山东钢铁集团的当家人,董事长任浩的日子用“焦头烂额”来形容也不为过。

  “人工成本降不下来,山钢的前景就出问题。”山东钢铁集团董事长任浩在9月份的一次集团会议中表示,山钢集团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考验期。虽然集团内部人士面对媒体关于企业3年裁员1万人的消息表示不准确。但任浩董事长的话显示出,解决人员臃肿的问题确实是山钢集团摆脱目前困局的当务之急之一。

  事实上,大裁员的实质动作未出,但山东钢铁已经在管理层采取了降薪的措施。

  山东钢铁一位内部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透露,集团及各单位科级以上干部的薪酬,自9月份起已开始执行20%至50%的下浮。

  10月29日,山东省纪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省委第一巡视组向山东钢铁集团反馈的巡视情况,其中指出,山钢集团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屡有失误。

  据公开报道,山东省国资委[微博]主任谭成义9月曾到山钢集团调研,他强调,山钢首先要提高认识,把减亏扭亏提升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打响生死存亡保卫战。

  山东钢铁集团党群工作部一位负责人表示,将被分流的这1万名员工均是钢铁主业的从业者,未来山钢集团将重点发展五大板块,包括钢铁、矿业、金融、贸易物流和房地产,除钢铁主业外其他四大业务板块都要承接钢铁主业的员工分流。“我们的主业确实有困难,所以才要进行分流安置。”

  不过,业内人士并不看好山东钢铁集团的多元化战略。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之前东北的鞍钢也曾将工人向非钢产业输送和流转,但效果并不好。”冶金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认为,钢厂主业不行,向非钢产业发展未必就是出路。在他看来,部分钢铁企业一直从事重工业,向不搭边的非钢产业转型,盲目投资风险更大。“比如地产、金融,如果此前并未涉足这个领域,缺乏相应的资源和经验,凭什么取得竞争力呢?”

  (文章来源:长江商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