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封杀音乐软件 数字音乐大战打响

2015 年 2 月 26 日3100

  继纷纷进军电影业之后, 数字音乐成为了互联网巨头们瓜分的下一个麦田。

  从2月4日开始,用户发现从网易云音乐APP上无法分享音乐链接至朋友圈、无法给微信好友发送音乐。同样被屏蔽的还有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而这两款产品都属于"阿里系",这是微信继屏蔽"快的"、支付宝红包等分享之后,又一次"封杀"动作。这背后则是腾讯发起对数字音乐市场总进攻的开始。

  此次微信封杀的大背景是QQ音乐购买了大量的音乐版权。据QQ音乐相关人士向《经济观察报》透露,截至目前,QQ音乐的版权音乐已经超过800万首,与近百家唱片公司达成正版版权合作,并获得了华纳、YG、索尼、英皇、少城时代、华谊等多家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代理,而所谓独家版权代理,即意味着腾讯具有这些唱片公司音乐作品的中国大陆区独家网络音乐使用运营权及分销权。

  与腾讯不同,阿里巴巴布局数字音乐的路径则通过收购虾米音乐完成;百度则是将百度MP3、百度ting、千千静听等诸多数字音乐产品,融入新平台"百度音乐",并与环球等多家音乐内容版权方签署了版权合作协议;而网易则试图将旗下云音乐打造成最大的移动音乐社区和开放平台。这些是互联网巨头们抢占数字音乐市场的不同路径,而如今,腾讯率先用音乐版权向竞争对手开火。就像当年爆发在视频网站巨头之间的版权战争一样,音乐版权大战的背后是互联网巨头们对数字音乐市场的攻城略地。

  网易内部人士向《经济观察报》透露, 数字音乐版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严格来说,只要一个音乐网站存在第三方来源的音乐,那么就有可能涉嫌存在版权问题。但是,目前这块内容在法律上尚存在疑问,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和可参照的案例。而对于一些海外音乐则存在已经找不到原来的版权所有方问题,为此网易云音乐在这方面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诸如那些土耳其音乐等很多小门类的音乐,也都在积极争取版权协议。

  囤积版权

  大量热钱正在涌入数字市场,背后的原因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用户对音乐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强烈。《2014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音乐用户达到4.5亿,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则达到440.7亿元人民币。而在APP市场中,3.1万个的音乐APP也昭示了网络音乐市场的商业前景和群雄混战的局面。

  2014年7月,虾米音乐抢得《中国好声音》独家音乐版权;同年QQ音乐与韩国YG娱乐、华纳音乐、索尼音乐达成中国大陆区独家版权合作,并在移动端新增了独家版块。

  显然,BAT巨头们开始在数字音乐市场一掷千金,音乐版权首当其冲地成为了抢占市场的利器,同时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随着相关政策的健全,音乐版权会逐渐变成稀缺资源,并且购买成本会不断攀高,在这种情况下,囤积音乐版权就成为了一个必要的战略。此外,唱片公司也在转型,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在在线音乐网站独家发布作品。用户为了第一时间收听唱片,就不得不向网站付费收听,这就是所谓的"粉丝经济"下的数字音乐新商业模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囤积音乐版权就成为了BAT巨头们瓜分市场的第一步,但事实证明,数字音乐版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链条。

  据网易云音乐的相关人士介绍说,数字音乐版权问题远远比音乐版权复杂得多。一首歌的版权包括作词权、作曲权、演唱权、录制权。其中录制权是指艺人更换了一家音乐公司,并分别录制同一首歌曲的不同版本,那么这两家公司都会拥有这首歌曲的不同录制权。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基本每个音乐平台都会有来自于"第三方"的音乐资源的抓取,有一些是与被抓取方达成共识和授权,但更多的时候是非授权。而且版权付费的模式有多种,国内最多最普遍是"按照年度统一授权曲库的方式",这意味着很多版权授权存在"年度临界点"问题,即今年这个版权属于我,明年又可能成为了别人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巨头们围绕数字音乐版权展开的大战显然才刚刚开始。

  版权开发

  而这场大战不容忽视的另一方——唱片公司则处于苦于寻找出路的境地。实体唱片业面临着生存危机,而数字音乐的盈利模式至今仍不清晰。除了BAT和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外,音乐产业的投入产出比让不少玩家望而却步。2012年,中国数字音乐的付费问题曾被推上风口浪尖,从去年开始,互联网巨头们开始积极备战,今年年初,数字音乐大战终于一触即发,这其中,最根本的依然是基于版权开发的盈利模式问题。

  据悉目前,数字音乐机构的主要盈利来源于广告收入、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流量分成以及用户付费,但是三者的营收相加也远远不足以抵消版权购买的投入。腾讯副总裁彭迦信表示,在广告和用户体验上,QQ音乐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除了依托于QQ平台推出的绿钻服务外,还尝试了几场演唱会在线直播的模式,并加入了增值服务,比如,用户可以付费向其喜欢的歌手送花等。

  彭迦信还表示,在商业模式上,QQ音乐除了广告之外,也在探索向用户收费的模式,这样,处于上游的艺人和唱片公司也能分得利润。QQ音乐还会为相关音乐艺人们开发"数字+实体"的唱片发行模式,比如给新艺人提供展示平台,成为媒体、唱片公司依赖的发行、推广渠道等。

  与腾讯不同,阿里巴巴则是通过收购来进入数字音乐市场。2013年,阿里收购了虾米网,并同时成立了音乐事业部。而天天动听成立于2008年5月,2011年A轮融资数百万美元,早在2012年10月获得阿里战略投资。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社交起家的腾讯系,娱乐社交属性是阿里系产品迫切需要的。因为音乐类产品容易积累用户,有着向社交类产品反向扩张的可能。

  虽然竞争策略不同,但是各大玩家们面临的共同关键问题都是如何盈利。在盈利方式仍然模糊的数字音乐产业里,都想打破固有的商业模式,通过产业上下游结合的方式寻找新的营收。比如乐视音乐推出了付费直播平台和主题音乐会。"不过,就如早期的视频网站行业一样,巨头们资本密集进入初期是版权和内容的竞争,但以后则会是用户体验和个性化服务的竞争。"有业内人士称。

  的确,先有流量后有收入是互联网的生存法则。目前,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等平台,基于用户兴趣做了较为完善的划分,通过对用户试听数据进行分析后,合理推送相关消息,或者是基于风格、流派等信息对海量内容进行筛选、分类。

  其次,各大音乐APP开始打造完备的产业链,完善线上到线下的服务。此外,如何将软件与硬件相结合也是一个重要的维度。日前有消息称,微软正在研究一款名为"Septimu"智能耳机,能够监控用户心跳、体温等生物节律。它会利用这些数据对用户的情绪进行分析,并切换一些能够迎合用户心情的音乐。显然,微软此举的用意也在于进一步抢占数字音乐市场。

  显然,各路玩家都很清楚一点,必须想出更多办法,才会让那些高价购买的音乐版权不至于打了水漂。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