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专题系列:线控转向加速落地 线控底盘大势所趋
智能驾驶专题系列:线控转向加速落地 线控底盘大势所趋
线控底盘大势所趋。智能驾驶核心为感知、决策和执行,随智驾等级提升,感知端加速高规格传感器上车,决策端1000+TOPS 大算力域控制器增多,执行端加速制动、转向、悬架XYZ 三轴电子元器件对机械件取代,适配高阶智驾响应速度,为驾乘人员带来数字重构、主动安全、全链路容错、释放空间,为车企带来上下车身解耦适配平台化开发降本需求,线控底盘大势所趋。当前,线控制动(EHB)受益于电动化,国内渗透率接近60%,高阶线控制动(EMB)有望2026 年逐步上车;线控悬架(空悬)24 年国内渗透率4%+,随国产化降本加速;仅线控转向此前受限于法规条款,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进程较慢。
转向系统升级,国产替代加速。转向系统核心为将方向盘转动转化为齿条横向运动实现对行驶方向精准控制。从机械转向(MS)-电控转向(EPS)-线控转向(SBW)升级,ASP 从C-EPS 的1000 元至R-EPS 的2000 元至SBW 的4000元持续提升。当前EPS 仍为主流方案,在转向管柱、齿条等机械件上增加电机提供转向助力,效率高、安全可靠,截至2024 年国内渗透率已至99%+。
我们测算当前国内EPS 市场380 亿元,产品存在电机安装在驾驶舱内转向管柱C-EPS 向安装在齿条上DP-EPS 与R-EPS 升级趋势,2028 年国内EPS 市场规模或至480 亿元。当前市场仍由外资合资主导,国内龙头博世华域合资公司占据27%市场,国资控股耐世特为16%,其余浙江世宝等市占率快速提升。
线控转向落地元年,国内外供应商积极探索。线控转向进一步以电信号取代转向管柱与转向齿条间机械转向轴,实现系统快速响应、释放前舱空间、解除方向盘与底盘耦合,适配L3 级以上智能驾驶需求;当前处于产业化初期,渗透率低于1%,国内仅蔚来ET9 率先推动产品上车;我们判断伴随比亚迪、奇瑞、吉利等诸多车企加速上车,2030 年国内线控转向渗透率有望超过30%,市场规模在350 亿元以上;全球渗透率有望到25%,市场规模超800 亿元;长期渗透率随高阶智驾加速上行。当前,捷太格特线控转向于2022/2023 年搭载丰田bZ4X/雷克萨斯RZ450e;采埃孚2024 年开始供货蔚来ET9;国内耐世特已获6 笔SBW(含RWS、RWA)定点,包括北美L4 级RoboX 车型,浙江世宝有望于2026 年实现线控转向量产,伯特利、同驭科技、拿森科技同样积极探索线控转向,加速商业化进展。
风险提示:1、行业渗透速度不如预期;2、国产化研发速度不如预期。
投资建议:线控转向当前为产业化初期,行业渗透率不足1%,我们判断2030年在L3+智驾催化下,市场空间将至350 亿元。我们看好已获6 笔SBW(含RWS、RWA)定点且加速探索EMB 的耐世特(首次覆盖)、深耕转向系统有望在26年实现线控转向量产的浙江世宝(首次覆盖)、线控制动自主龙头且积极拓展线控底盘的伯特利及制动领域具备优质产品储备的亚太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