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记者体验寒冬卖菜人 住简易棚睡觉直透风

2015 年 1 月 5 日4210

0/0

隐藏

查看图注

大家都在看

进入图片中心

查看原图

为了让市民吃到新鲜蔬菜,有一群人为此默默付出着,他们就是辛劳的蔬菜销售者,虽然他们处于社会底层,但却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一家,并恪守着诚信、相互信任的信念。12月27日,记者前往西安市新北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见证蔬菜销售者的辛勤劳动。

一捆青菜百斤重记者一人抱不动

12月26日晚上10:00,天色慢慢地暗了下来,每当夜幕来临,整个城市就渐渐静了,可与这景象恰好相反的是,位于西安市新北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一车车新鲜的蔬菜刚从西安周边的蔬菜种植基地拉回来,今年36的蔬菜经营者王飞要加快手上的速度,因为2800斤青菜要马上卸货,否则耽误了休息的时间,凌晨起床摆货又是一件难事。

2800斤青菜已经捆好,方方正正的,整齐地摆放在车厢。王飞与随行的另一名菜商,一人站在车上,一人站在车下,以接力的方式将捆好的蔬菜卸下车。“既然要节省时间,卸下的菜为什么不一次放到位?”记者好奇地问,而王飞则回答:“你试一下就知道了。”记者试着用手抱起青菜,但不论怎么使劲,青菜就像站在地上,怎么也抱不起来。这时王飞笑了,“今天拉了10捆青菜,共2800斤,你可以算一下每捆的重量。”

商户住在市场中“房子”就是简易棚

与王飞一起摆放好青菜,已是晚上11点多,再检查一遍,用布将青菜盖上,以免损坏,一切结束后,记者本以为王飞会回家睡觉,可谁知他却走向摊位后的简易棚,因为凌晨来买菜的人就快来了。

摊位后的简易棚,市民日常在街边都能见到,用四根金属支架支撑,上面有一个包裹着防雨布的尖顶。因为棚子下半部分是空的,所以三面用防雨布围着,变成了“墙”,留出一面挂上帘子,也就是“门”。市场中大部分经营者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情况好一点的住活动板房。进入其中,所有的摆设再简单不过,一张床、两床被子、电烧水壶、水杯、搪瓷碗、一双筷子,这就是全部家当。

简易棚里直透风有个炉子不能生

午夜12:00,简易棚中,王飞与记者毫无睡意,并不是因为聊得投机,而是周围的环境让人总能处于清醒状态。市场中被分成了多个蔬菜区,摊位设在其中,周围有墙围着,但冷风还是能透过各种缝隙“钻”入简易棚中,因为棚子的“墙”和“门”都是防雨布,挡不住寒风“入侵”。

棚子的拐角处有一个老旧的炉子,“这么冷的天,为什么不生火取暖?”记者问,他并没有说话,只是指了指周围。记者恍然大悟,简易棚的材料是防雨布,但它并不防火,为安全起见,简易棚里不能用火,炉子只有等到出摊后才能在外使用,所以再冷也要忍着。

早起鸟儿有虫吃起得早才卖得好

27日凌晨2:30,室外温度低得可怕,站在市场中让人直打哆嗦。与大多数正在熟睡的市民不同,西安市新北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部分商户已经动了起来。记者来到该市场蔬菜二区,最东头靠南的商户陈师傅起得最早,打开摊位的灯,没时间洗漱,对照着顾客的定菜单,他要把所有的蔬菜按照不同的种类摆放好,“先放好了到时候好搬,要不然等到买菜的人来了,再去找菜耽误工夫。”

但记者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商户都已经起床,为啥他偏偏要起这么早?陈师傅说,因为来新北城市场主要还是批发蔬菜的人多,零售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每个商户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户,约定好时间取菜,但保不齐有人看情况买菜。

站着坐着都很冷要想暖和还得动

凤城三路某饭店昨日订了3箱西蓝花,需要事先准备好。用菜刀割开塑料泡沫箱子上的胶带,一种在低温环境下人们最不愿意见到的东西漏了出来,一层冰。陈师傅说:“西蓝花这东西‘娇贵’得很,只要温度高一点就发黄,卖相不好就没人要了。”有人喜欢按箱买,有人喜欢论斤称,为公平合理,箱子里的部分冰要拿出来。记者开始徒手拿冰,因为冰是散的,所以要一捧一捧地往外拿,短短几秒钟,手掌已麻木。再看看陈师傅的手,已冻得通红。记者看到,市场里的商户基本没有坐着的,大家都过来过去走。一位商户说:“实在太冷了,动一动能暖和点。”

5点到7点最繁忙吃早饭都顾不上

凌晨5时,到了每天最繁忙的阶段,与外面细漆黑一片的场景不同,新北城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是灯火通明。

市场的蔬菜二区中,进货的人开着车,挑选着自己心仪的蔬菜。“茄子要最新鲜的。”“韭菜多钱一斤?”“给我搬两箱西红柿。”买菜的人热火朝天,商户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搬货、称斤、收钱、找零,这些动作一直循环着,期间基本没有闲下来的时间。正因为如此,多数商户基本不吃早饭,“两点起床的时候吃了一碗汤面,现在没时间吃饭了。”一名正在帮购菜者搬葱的商户说。到早晨7点左右,买菜的人更多,因为周围一些居民也陆续到市场买菜了。

每天能挣200元为了生活付出多

上午10时,天已亮,买菜的人渐少,商户们才有时间休息一会儿。记者与其中一位聊了起来,他说,别看每天卖的菜量大,但真正的利润没有多少,好比青菜这种普通菜,每斤的利润只有1角钱,蒜薹、茼蒿这种细菜,每斤的利润能达到2-3角钱,也就是说,按照每天卖1000斤蔬菜,普通菜、细菜各一半,也只能赚到200元左右,还要缴纳摊位费,而为了这200元,商户付出了太多。

记者了解到,该市场多是夫妻二人的经营模式,大多数都是外地人,为了营生,带着孩子来到西安,租住在市场周围的村子里,两个人中有一人基本每天住在市场的简易棚中,能见到孩子的机会只有一两个小时。而目前正处于销售淡季,等到元旦过后一个月,旺季来临时,基本上就没机会回家了。相互信任有诚信钱箱放着不用管

采访结束临走时,记者发现了一个细节,每个摊位钱都放着一个箱子无人看管,箱子里是5角、1元的零钱,虽然面值比较小,但算下来也有近百元,可以说是这些商户半天的利润,但为何无人看管?一名商户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他称,这个市场建成已经约5年了,每个商户都在这里经营,而来买菜的人多数都是熟客,每个人之间都抱着相互信任的态度经营着,所以就算钱箱无人看管,也不会出现丢钱的现象,因为大家都做着同样生意,知道这一行的不易,所以没人会动什么歪脑筋。

本报记者白圩珑

0 0